千里标准海塘:“长城”护海岸 长龙“缚”狂潮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网站发布日期:2023-08-03 09:57浏览次数:

【摘要】 千里标准海塘,在浙江沿海诞生至今不过20余年,却是浙江标志性工程之一。正是有了这道“海上长城”,浙江沿海近年来才没有承受海塘失守、海潮肆虐之痛,经济社会发展也更加“安心”。

一条混凝土块石筑成的长龙,雄踞在浙江的海岸线,从脚下延伸到海天相接的远方。它,倾听着大海昼夜奔涌,承受着大潮反复洗礼;它,见证了海塘内从炊烟袅袅到熙熙攘攘,守护着浙江万千人民和他们创造的辉煌。

千里标准海塘,在浙江沿海诞生至今不过20余年,却是浙江标志性工程之一。正是有了这道“海上长城”,浙江沿海近年来才没有承受海塘失守、海潮肆虐之痛,经济社会发展也更加“安心”。

刻骨铭心 风暴潮袭来海塘“屡修屡毁”

处暑虽过,高温余威犹存。8月末的一天,记者驱车来到嘉兴海盐。敲开海盐县水利局局长吴建军办公室的门,挂在他背后墙上的那张《海盐县水系及一线海塘现状图》格外显眼。

“海盐位于钱塘江河口北岸,海塘对我们的保护作用,比其他地方更加显著。”吴建军说话开门见山。他告诉记者,钱塘江潮水不断侵蚀海岸线,曾导致这里良田变成滩涂,甚至没入水底。直至明代的黄光升在此用石头建造起鱼鳞海塘,才守住了塘内土地。

然而,海岸线虽然没再后退,但海塘因海潮和巨浪冲击而“屡修屡毁”,当地频频受灾,尤其是遇到台风登陆浙江的时候。

“以前的技术条件比较差,海塘防御标准较低。有时候是海潮直接冲毁海塘,有时候是海浪翻上来将海塘背后的土掏空。海塘一旦失守,人们逃命都来不及。”吴建军说。

在海盐人的印象里,1997年第11号台风(下称“9711”号台风)带来的灾难尤其刻骨铭心。吴建军说,当时在路政部门上班的他,和同事驾车顶风冒雨处理公路险情。“公路就在海塘边上,潮水已经涨到塘顶,望过去简直就是汪洋大海。”他记得,最终大家合力推车才安全脱身。

据《海盐县水利志》记载,“9711”号台风登陆浙江温岭,正值天文大潮,海盐县一线海塘决口72处,25.5万人受灾。

这次台风,毁坏了浙江700余公里的海塘,导致全省死亡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

痛定思痛  “砸锅卖铁”也要保千万生灵

翻开《浙江千里海塘》图集,当年拍下的照片依然触目惊心。海浪将海堤夷为平地,狂风巨浪在海堤上掏出硕大的破洞;潮水退去后的土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淤泥和废墟。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沿海每一片平整的土地都格外珍贵;拥有6000余公里海岸线的浙江,“任何一处海塘决口,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浙江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赵法元告诉记者,奔涌上岸的海水会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多年的建设成果化为乌有,成片的良田盐碱化。

“9711”号台风后,浙江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作出了“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的决定,提出用3年到4年时间,把沿海防御能力偏低的1000公里重要海塘建设成高标准海塘。

然而,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赵法元回忆,按照当年造价,修建1公里50年一遇标准的海塘需要400多万元,千里标准海塘总共需要资金50多亿元。但对于当时财力尚不雄厚的浙江,难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海上长城’修起来!”浙江放出“狠话”。

每次看到那道“连心塘”,台州三门人都会觉得,他们是“砸锅卖铁”的受益者。当年,年财政收入尚未过亿的三门,修标准海塘需要近4亿元。“我们省直机关干部职工,自愿捐出一个月工资,支持三门修建标准海塘。”赵法元对这一壮举记忆犹新。从省领导到当地干部群众,都在海塘建设现场挑过土、担过泥,热火朝天的震撼场面让亲历者终生难忘。长约10公里的六敖北塘建成,上万亩良田和成千上万的三门人多了一条“生命线”,这道汇聚了爱心、凝聚了决心的海塘得名“连心塘”。

“省财政对各地建设标准海塘有一定补助,许多沿海县(市、区)则决定,3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赵法元说。

言出必行的浙江人,到2000年建成的标准海塘已超过1000公里,如期实现建设目标。“近20年来,经历一个又一个台风,浙江再没有出现因海塘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赵法元对此颇感自豪。

未雨绸缪  标准海塘正经历“实时更新”

千里标准海塘建成后,浙江并未停下脚步。如今,浙江一线标准海塘已超过2000公里。

“实时更新”的,不仅是标准海塘的长度。

从海盐县水利局乘车向东北方向出发,10分钟后就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海景路。“这里是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一期工程,原来的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现在防洪(潮)标准为300年一遇。”项目负责人朱岗介绍,这里新增了一条防汛抢险道路,取名为海景路;海塘堤顶从原来的7米拓宽到12米,抵御潮水冲击的能力大大加强。

记者站在这段历时近2年时间完成提标加固的海塘上放眼望去,塘外,一排排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扭王块”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削弱潮和浪的威力;塘上,绿化已经完成种植,宽阔的游步道适宜人们茶余饭后散步;塘内,不远处的山水六旗项目雏形初现。

朱岗告诉记者,山水六旗项目计划投资达到百亿元级别,今后来此投资、游玩的人会越来越多,对这段海塘提标加固,可以让这里的安全更有保障。“一期工程投资3亿多元,县里认为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值得。”他说。

“标准海塘建好了,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赵法元说,浙江的标准海塘建好以后,日常检修、提标加固等工作从未停下,很多地方未雨绸缪,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海塘的建设标准和管养水平。

从全省层面看,“海塘加固”这项工作,成为浙江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浙江水利部门近年来推行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推动海塘管理有了更科学的方案。

“建好标准海塘后,更要管理好、维护好。”赵法元认为,如果没有标准海塘的保护,沿海经济就无法“安心”发展,甚至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浙江不但要建设安全海塘,更要在此基础上打造生态海塘、健康海塘、美丽海塘。

吴建军也告诉记者,海盐县计划在省级层面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海盐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一套县级管理、建设的方法和标准。“我们建设海塘公园、展示海塘文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防御标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像山水六旗项目旁边的海塘一样,在海塘堤顶建设游步道,旁边建设行车道,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和急救抢险等多种功能。”他说。

来源:浙江在线 2019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