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智昙大师与西湖六和塔

信息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发布日期:2023-11-27 15:41浏览次数:

滔滔江水,巍巍古塔。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六和塔,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假如把西湖比作柔美清丽的女子,那么外形伟岸挺拔、气魄非凡的六和塔就像是一名充满阳刚之气的坚强卫士,守护着澎湃的钱塘江和杭州的南大门。

它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筑遗存。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的杭州为吴越国国都,钱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人建造了六和塔,并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不断,六和塔也在战争烽烟中毁于一旦。

宋室南渡后,正式定都杭州,杭州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政治的相对稳定,促成了江南佛教文化和佛教建筑一度兴盛,规模上也赶超北宋,绍兴年间甚至出现了“无路不逢僧”的景况。《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佛寺至少有480座,都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广泛流行。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钱塘江潮水捣堤坏屋,侵毁农田,弄得临安城不得安宁。吏部尚书建言修庙建塔以治水患。高宗纳言,命礼部预算费用,决定重建六和塔。礼部奉圣旨开始筹建,由临安府转运司协作,招募工程主持者。

这时,有个叫智昙的学僧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

南宋高僧智昙(浙江宁波人),早年受戒,师奉法相宗,在唯识学上有较深的造诣。三十年如一日,临坛执教,专门通过讲授佛教理论,为众弟子除疑解惑、指引迷津。他学德兼备,生活上简朴清淡,一年四季,始终麻布素衣,日常行持作业都尽可能亲力亲为,深受弟子们尊崇。

也正是因此,在临安府招募修建六和塔的主持者时,智昙以其戒行精洁、道业坚固当选为六和塔的第二代建设者。

建塔过程中,智昙始终以建塔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其中。不仅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同时还动员素有结交的一些大檀越带动大批官僚、富豪出资鼎力相助;此外,为了多募化筹集资金,智昙历经艰辛,走南闯北,四方游说,善男信女们被他的精诚所感动,纷纷出资出力,尽力支持,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捐善款结善缘”的群众举措。

募资同时积极营建,如此前后历时十余年,智昙倾其所有,不花官府一分钱,靠募化建成了六和塔。公元1163年,复建工程全部完成。

重建的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砖砌,共七层,与塔同时建成的还有塔院。规模上虽比初建时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在精整、坚固方面则超过旧构,在当时的众多佛塔中首屈一指。

公元1164年,根据北宋太宗年间的赐号赐额“慈恩开化寺”,智昙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开化寺的住持。第二年为表彰智昙的功绩,宋孝宗下旨赐开化寺特典,免去临时摊派的杂税。智昙开席讲经,广传佛法妙音,开化寺僧徒繁衍,再度兴盛。

历史上的六和塔几经修缮。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六和塔,塔身为南宋重建。整座塔高约59.89米,其内部塔心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着南宋时期的各式图案砖雕。塔内还有各种珍贵文物遗存,塔檐翘角上挂有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

游人登塔可眺望钱塘江,正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所描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