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时光的文化自信

信息来源:“同一条钱塘江”微信公众号发布日期:2022-06-15 11:28浏览次数:

钱塘江,浙江的母亲河,从远古奔流至今。接运河、通大海、纳百川,这条无数文人咏赞的神奇江流,闪耀着灿烂的文化之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浙江儿女。

杭州市上城区东临钱塘江,西接西子湖,是隋代建城直至民国时期数千年的州治之地,也是南宋定都杭州时的皇城所在。可谓“珍异所聚”“商贾并凑”的华美天城。

千年以来,散落在坊巷湖山之中无数满载人文故事的石书、纸书,如今都已成为我们细细品读文化风雅的时光书,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与西湖的柔波于历史深邃处汇成一缕福泽,籍由四季的更迭,润泽至今。

说起宋韵上城,苏轼当为首推第一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的名句,让西湖成为数百年来最具诗情画意的城市地标;苏东坡与杭州是两个无法剥离的名字,串联起无数诗词佳句和传奇往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1074年,苏轼送别即将离任的杭州太守陈襄陈述古,在有美堂他写下了这首《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源于宋仁宗,被后人誉为帝王为杭州所作的代言诗“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赵祯生母章懿皇后李氏是杭州人,嘉祐二年(1057),龙图阁直学士梅挚从东京到杭州做知州,宋仁宗为他送行,还特意写了一首送别诗相赠,诗中勉励梅挚到杭州后,要治理好杭州,造福一方。

梅挚感念皇帝的恩宠,修了一座有美堂以揽湖山之胜。并请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为之撰文,《有美堂记》成文后,经由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书写刻石立于堂上。

文中写道“占尽地理之胜,奇伟秀绝,既处于四方之聚,百货交流,物产丰富,人烟稠密的都会,又能尽揽山水的美景,二者得兼。” 构思巧妙,虚景成文,可谓精妙。

我们今天的杭州人畅想当时的西湖是何等的样貌?

欧阳修的《有美堂记》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南宋“三朝老画师”李嵩的《西湖图卷》就是这样一幅追寻当年胜景的作品,如今却也成为我们找寻答案的重要参考。代表了南宋的这个时期的最完整的面貌,相信在南宋的时候,西湖十景已经都完善了,在这张画面上全部都呈现出来了,应该说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探讨,古代的一种风土人情,一种城市发展的变迁中,所承载着的历史厚度,我们可以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没想到,苏轼这一首送别词,却为我们引出了一位帝王,两名唐宋八大家,风雅钱唐,宋韵上城可谓意蕴深远。而苏轼两次在杭州的任职,也为杭州赋予了有史以来最浓重的文化符号。苏轼的诗文和故事,早已塞满整个西湖。在如今的苏堤上,就矗立着苏轼的雕塑。

根据记载:苏东坡来杭州任职,府治便是当年凤凰山上吴越钱王修建的王宫,苏东坡的官邸在公馆北面。可能他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休憩身心的港湾,若干年后会成为整个王朝休养生息的港湾。

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

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这首渔父词的作者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的建立者赵构,这样的渔父词他写过十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九首。写于1131年七月十日,即绍兴元年。

绍兴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南宋的年号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地名,南宋初期建都在越州,越州古称会稽,这是春秋时代越国的都城,也是吴越争霸越王勾践的起复之地。“绍祚中兴”的意思,想要继承国统,重新振兴。赵构建都在此想来还是有“江山北望”的豪迈。

这位年轻的统治者,是一个明白人。这种明白或许来自于他的天分和聪慧,这个本身无缘大统的皇子,自小博闻强记,热爱书法诗词和音乐。

1138年南宋迁都杭州,此后138年就安定于这方山水之中。在杭州碑林,一直珍藏着他为天下学子亲笔抄写的四书五经小楷碑刻《御书石经》,全文30多万字,娟秀典雅,让人惊叹。

赵构是为了给那些买不起书的贫寒学子,学习抄录用的,这也是体现赵构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视文教的皇帝,作为如今的杭州人,再去看当年的这一些故事的时候,或许要从历史书中间对赵构的一些评论,再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赵构传位宋孝宗,退居德寿宫,德寿宫原本是秦桧旧邸,赵构在旧居基础上建德寿宫。德寿宫之大,令人咋舌,精美程度比南宋皇城有过之无不及,布局与临安城皇城相近,内有十余座殿院和大量园林景观,大龙池、万岁山,拟西湖冷泉、飞来峰。曾有大臣形容:“境趣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土觅蓬瀛。”

在上城,我们窥见了两宋的风雅与厚重。那里有文治武功、有湖山信美、有金戈铁马、有家国之思。中华文化的基因在这里已经根植为城市特质,它宛若明珠,折射出千年时光的文化自信,蓬勃着最中国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