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流淌在北纬28度线的浙江省西部,古名瀫水,又名信安江,它衔接钱塘江之源,浩浩荡荡直奔东海,上起衢州市常山港、江山港合流的双港口,下迄兰溪市西南横山,纳金华江接兰江。在空中俯瞰衢江两岸,如一片南北走向的绿叶,叶脉是弯弯曲曲的支流。6000年前的衢江北部山区,先民们从这里开始刀耕火种,筚路蓝缕,上承徽州文化,下接金华八婺,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三衢文化,繁衍了千千万万的衢州子民。
这个以江命名的衢江区,源自衢县,自东汉置县开始,距今已经1800余年。她是浙、赣、闽、皖四省的交通要塞:东连金华,西邻上饶,南望武夷山,北枕黄山。
唐朝诗人韦庄过衢江时写下了一篇《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
纵然有千山的红树,万山的彩云,但惜挚友的匆匆而别,眼里仅容得下那泛舟远去的背影。如果说韦庄越过千山万水,却无心看风景,那么清代诗人郑光璐则是非常专注于风景了。且看他在乌溪江夕阳下时的一幕:
断云片片逐归鸿,独立船头酒正中。
柔橹一声新月上,秋江无数蓼花红。
片片残云送走了排排暮归的大雁,站在船头,尝着美酒。一弯新月早早地挂在天边,秋天的乌溪江畔,到处都是娇艳的红辣蓼......
同样陶醉于衢江山水的,还有南宋时期“中兴名相”赵鼎,他曾写下《泊盈川步头舟中酌酒》:
苍苍烟画千岩秀,泛泛花流一水长。
会向武陵寻避世,此身已是捕鱼郎。
诗中讲述诗人赵鼎往返于三衢水路,被盈川千岩竞秀,烟笼月夜的景致所吸引,面对南渡后破碎的故国山河,他舟中邀月,对酒当歌,乃至生发出退隐遁世的感慨。
诗句中景色的所在地——盈川,现在是衢江区高家镇下的一个村,古代的盈川渡,是衢江水运的一座重要商埠,它位于芝溪入衢江口,下达杭州,上通衢城。而盈川这个名字,来自初唐四杰的杨炯和他许下的美好愿望。据史料记载,盈川原名白石,县内有一刑溪。杨炯上任后见百姓贫苦,誓言要改变穷白局面,于是他取“刑溪”之 “刑”为“盈”,衢江百流汇合处得“川”,将“白石”县名改为“盈川”,呈报朝廷批准。
衢江流经的地方,诞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有些感天动地,有些热血悲壮。
几湾绿水护官堂,策杖寻幽晚渡航。
野老喃喃遥指处,忠臣墓在白云庄。
这是清朝衢州诗人孔毓芝在寻谒大宋抗金名将徐徽言陵墓时留下的诗句。“官堂”即是现今的全旺镇官塘村,徐徽言的出生地。
徐徽言文武兼善,年少英雄,不负众望,驰骋沙场,过关斩将,屡建奇功,曾经一度收复失地,让敌人闻风丧胆。建炎二年(1128年),徐徽言率军把守重镇晋宁,如今的昆明地区时,四面受敌,终因寡不敌众,慷慨就义。
同样是衢江,除了英雄故事,还有美人的故事。在楼山后村,一直流传着一位王皇后的故事,这位王皇后温和贤淑,十四岁选秀入宫,十五岁就册立为皇后。此后她以超群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执掌后宫,母仪天下,历经五朝,可谓福寿双全。
楼山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美丽聪慧的皇后,建起了“娘娘厅”来缅怀她,还有巍峨雄伟的“国舅厅”,是纪念皇后娘娘的兄弟们的。斯人远去,挂满古藤的“积庆桥”,见证了楼山后五百多年的人间沧桑;河畔葱茏的“六月双樟”,开枝散叶,形如巨伞,犹如守护村庄的卫士,无论春夏秋冬,都风雨无阻。
1636年十月十四日晚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坐船来到了衢江中心的岛屿杨村,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夜泊杨村,江清月皎,水天一空,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能够想见到徐霞客当年夜宿杨村的景致与心情:在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江天一色,忘却了所有的疲惫和烦恼,人与村庄烟树像水晶那样交融在一起......
距离衢江区以东十二公里的高家镇中央徐村,是浙西最大的一片湿地草原。随着温湿季节的来临,春天也如期而至,雨水滋润着这片广袤的草地,万物开始萌动。
七百亩原始的草原湿地,老牛专注地吃着青草,牛牤贪婪地叮在牛背,春风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的紫云英。在起伏不平的原野上,孩子们在追逐风筝;河道两岸,被洪水浸泡过的枫杨,在春天的召唤下,结满条条花籽;岸上千年古樟和罗汉松,俯视着上天赐予的礼物,护佑着他们的子子孙孙。
千百年来,衢江日积月累,堆积成沙丘,高处成岛屿村落,底处成河滩沼泽,水退树长,花草滋生。
世上乡愁有千万种,在最遥远的记忆深处,每个人都寄宿着一幕:“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我们穿过沙滩、草地、牛群、树林,穿过千年隧道,拥抱现代文明顺着衢江之水通江达海。一路奔腾跋涉,惊涛拍两岸,三百里云和月,或一倾千里,或峰回路转,或澎湃汹涌,或温婉谴倦,邀兰江、携富春江,与排山倒海的钱江潮一道,拍打着时代的强音,涌向东海,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