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绍兴:系统治理 构建全域美丽河湖“幸福网”
自全省部署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后,绍兴市高度重视,将美丽河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五水共治的重要工作和水利重点工作,强化机制、人员、资金、宣传等各项要素保障,系统治理,狠抓落实。
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坚持以百项千亿重大水利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流域区域防洪排涝能力。2021年,全市完成重大水利项目投资12.9亿元,完成水库安全鉴定176座、水库除险加固28座、山塘整治65座、中小河流治理7.6公里。面对“烟花”台风侵袭,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2.65亿方,曹娥江大闸候潮抢排10亿方,诸暨高湖蓄滞洪区时隔59年后再次启用、滞纳洪水530万方。扎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全省首个“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全覆盖地市。
二是建设美丽河湖。精心编制全市幸福河湖规划,按照以水为脉,连线成片的思路,全力打造全域大景区大花园。实施重大防洪排涝工程,打造“两江一网”全市域水城格局,构建“四大河流、五大古镇、九大湖区”的中心城市水域框架。2021年,全市共计完成市级“美丽河湖”建设18条,入选省级“美丽河湖”17条;积极创新“智慧治水”,发布全市“美丽河湖”电子地图,实行“健康码”动态管理,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完成水美乡镇建设15个、农村池塘整治114个,为外地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旅游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三是巩固提升水质。组织开展“黑臭河”“劣Ⅴ类水”排查复测行动。紧扣“截、清、治、修”四大环节,持续推进截污纳管、源头污染治理、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强化断面水质“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精准落实“一点一策”治理方案。越城区梅山江支流、蜻蜓池等10余条河流,采取生态养鱼、种植水下森林、曝气增氧等综合措施,水生态修复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发挥曹娥江大闸、浙东引水等配水枢纽作用,增强河网水体流动,确保河湖常年“净、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