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如画”的富春江,除了美还有故事

信息来源:“同一条钱塘江”微信公众号发布日期:2022-10-12 09:56浏览次数:

钱塘江从闻堰到建德梅城一段又称富春江。因这“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流过,富春一地也由此得名,在晋代,因避简文帝生母郑阿春讳而改名富春为富阳。自秦时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

亘古奔流的富春江,是富阳人民的母亲河。富阳得造化钟情,出落得“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元代诗人李桓则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阳自古就是令世人心向往之的清丽之地。这一方灵动的山水,赋予了富阳美绝人寰的天赋异禀。泛舟江上,把酒临风,好诗好句便信手拈来。

自晋代以降,有历史记载的古代文人墨客,吟诵吟咏富春江的诗词歌赋达 2000 多首,这许许多多的诗词,一起流淌在富春江的万顷碧波之中,历久弥新,百世流芳。成就了富春江“浙西诗路”的旷世美誉。

在富阳,水行山中,山绕水生。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伴云生;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连天。

在这里,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定格了后人心中的富春山水,也永远烙印在了中国的人文史册上,成为无可复制的独立IP。

黄公望大半生浪迹江湖,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时人甚至认为他的博览与智慧超过西晋文学家束皙,机趣应对则高于曹操谋士杨修。游历众多山水佳地后,他晚年唯独钟情于富春山水。79岁高龄时,黄公望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这幅长近十米的长卷,他不是一时画就,居时绘写,云游时思考,经过三四年之后才题款。

在黄公望隐居富阳期间,于闲暇时烹茶焚香,坐山观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有的录在了自己的画作上,有的作为挚友间吟酬相赠的雅作,所以得幸流传至今。

在文学大家、丹青妙手的黄公望笔下,诗即是画,画即是诗。留给世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居即景”,从而将“富春山居”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文高地。

行走富阳,一座城市的书香之气扑面而来。富阳自古文脉兴盛。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郁达夫便是富阳人,生长于富春江畔,这位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天生沾染上了属于江南水乡的柔郁多情。

郁达夫在他的《还乡记》中写道:“我的故乡在富春山中,正当清冷的钱塘江的曲处。”在他的身上,具有富春山水灵动俊逸、坚毅不阿的禀赋,满腹文章而又骨骼清奇。他的好朋友郭沫若曾评价的文字“一如富春江水般的清丽”,读来深情款款而又清新脱俗。

如今,郁达夫故居依旧保留完好,面对悠悠富春江水。青年郁达夫雕像立于门前,手执书卷,远眺一川如画的大江,一如当初他离开故乡投身抗日烽火的身影。

在郁达夫短暂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忧怀故国、牵念故乡的离情别意中度过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郁达夫发出“江山如此无心赏,如此江山忍付人?”的振聋发聩的拷问,以笔为戟,以文为角,鼓动全民抗战,收复河山。

此后,他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隐姓埋名,发动和激励华侨和当地民众,最终为此献出生命。他成为一个英勇的“文人战士”,捍卫他心中一份深沉的爱,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和最大的牺牲。

“造化钟灵秀,富春独享多。”碧绿的江水默默流淌千百年,激活了富阳2200多年的人文历史,更洇润了朝气蓬勃的富春大地。

富春的山、水、城以及江渚沙洲、碧水黛岸,都蕴藉着“富春山居”的独特内涵和浓郁味道。

如今,山居富阳依托丰盈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倾力打造现实版“富春山居图”上的最美样本区。富阳,一个由山水和人文构建而成的诗意的家邦,正不断绽放独具魅力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