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十四五”攻坚之年,也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浙江水利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水安全保障的要求,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努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省,奋力打造江南水乡幸福新高地。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构建“浙江水网”。加快推进浙江水网规划、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开化水库等160余个重大工程建设、莲湖水库等100个重大项目前期,新开工海塘安澜工程240公里,完成主要江河干堤加固50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座、病险山塘整治450座、圩区整治20万亩,全年水利计划投资55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230亿元。
二是紧盯“三大风险”,筑牢安全屏障。以防御“超标准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为重点,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督促各地全面落实风险识别、研判、管控和处置措施。推进完善流域、区域洪水风险图,试点编制大中型水库库区洪水风险图,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支撑。新(改)建水文测站2200个,新建山洪灾害声光电预警设施200套,完成水库安全鉴定200座、配套设施改造提升200座,持续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三是贯彻节水行动,强化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现全省100%达标。开展节水标杆创建和水效领跑者建设,创建30个节水标杆酒店、10个节水标杆校园、45个节水标杆小区和105个节水标杆企业。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健全省市县三级指标体系,确保2022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8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降低7%以上,努力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省份。
四是紧扣民生关切,擦亮共富成色。以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发挥机制体制创新活力,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水土保持和城乡同质饮水工作。高质量建设100条美丽河湖,完成500公里中小河流整治,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0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探索推进“幸福河湖”实现新路径。新建水源工程20项以上,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2800公里,农村供水紧张困难发生率下降至2%以内,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五是聚焦数字变革,重构行业生态。始终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全面推进水利业务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迭代水利数字化改革“1636”总体布局,全面构建“浙水安澜”综合应用,打造““浙水安全”“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美丽”“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六个重大标志性应用,不断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