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位于钱塘江中上游,长110km,流贯桐庐、富阳两县区,长75km,流域面积超过1500km2。多年平均流量95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00.35亿m3。富春江流经桐庐时又称桐江,南起七里泷,北至横山埠出境至富阳市区。境内全长约33km,平均水面宽度600m,是集行洪排涝、水量调蓄、灌溉引水、航运交通、旅游休闲的重要河道。主要支流包括:芦茨溪、双源溪、剪溪、龙潭溪、梅林溪、大源溪等,是集行洪排涝、水量调蓄、灌溉引水、航运交通、旅游休闲的重要河道。在五水共治的大力实施下,富春江的出境水质连续12年优于入境水质,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基本维持在Ⅱ类,高于水环境水功能区划中Ⅲ类标准。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任省级河长,杭州市副市长缪承潮任市级河长,县委副书记周扬任县级河长。
结合百项千亿防洪排涝项目、“五水共治”等,桐庐富春江先后实施了干堤加固二期、三期工程,不仅注重保障防洪安全,还结合排涝、沿江生态修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手段,将富春江打造成“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浙江美丽河湖样板。沿线的富春江镇作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任务的试点乡镇,已实现“污水收集100%、雨污分流100%、处理达标100%”为目标。年度内未发生涉水违法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水利设施重大水毁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特色做法:富春江自然资源禀赋优异,水清景美。近年来,随着河道建设的不断推进,河道治理思路也向“生态化”靠拢。富春江由于流经城区段,防洪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兼顾防洪安全的同时,通过保留岸边乔木,保护和修复滩地滩林等方式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的影响,保障河湖生物的栖息地。河道堤防建设顺应河势,蜿蜒曲折,形态丰富自然。岸边的生态滨水公园植被丰富,多选用乡土树种,构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步步换景,时时不同。
一川如画的富春江,和着诗意在流淌,古今多少文人墨客,都折服在他的清丽容颜里,挥毫泼墨,留下2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众多人文风景,桐君山临江而立,与桐庐县隔水相望,因识草木金石、定三品药物的桐君老人在此修炉炼丹,采集百草,成为中华医药鼻祖圣地。经历过衰落的东门码头,在新建之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钱塘江水上风景线的重要节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使得富春江的水有了潇洒的灵魂。
桐庐东门码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接新安江、千岛湖,下接浦阳江、京杭运河,曾是桐庐交通集散地,商贾云集,富庶繁华。历史变迁中,它逐渐退出舞台,经过原址改建,于2019年通过验收。如今的东门码头不仅是水上旅游振兴崛起之路”的起点,周边还分布着码头文化广场、徐霞客桐庐印记、老开元街浮雕等特色建筑及桐庐县非遗展示馆,可供游客体验桐庐剪纸、绣花、竹编技艺等非遗技艺。码头运营后,贯通桐庐、富阳、杭州城区的富春江水运线路再次开通,这条线路也是桐庐第一条由水路去往杭州的旅游航线。从桐庐东门旅游码头出发,到杭州滨江码头结束,全程约4个小时。通过游船和沿途码头连接,游客就能体验桐庐及富春江两岸的全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