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诸暨:探索“枫桥式”水利会治水模式 搭好为民服务“连心桥”
今年以来,诸暨市充分利用湖畈水利会,以“涉水矛盾不上交、管水平安不出事、治水服务不缺位”为立足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治水路径,全力搭好水利为民服务“连心桥”。截至目前,该市以自然水系、流域或水利工程为纽带,共建立水利会35个,吸纳当地退休镇村水利干部及抢险人员300余人。
当好“参谋员”谋民事。站稳群众立场,积极参与山塘水库、堤防等工程规划设计过程,结合水利会成员多年巡查检查经验及险情记录资料,对工程特殊断面设计等因地制宜提出建议,真正将民意写进设计图纸、在萌芽期解决涉水矛盾。例如在浦阳江治理三期工程规划阶段,针对堤防沿线涵管、抗旱机埠、水闸等交叉建筑物,提出专业改造意见69处。
做好“放哨兵”为民督。水利会成员充分运用水利经验与专业知识,自发担任水利工程管理员,协调工程、村民、政府等多方关系,发挥好“第四方监督”作用,对第三方监督缺位失职以及资金浪费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助推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同步走”,确保管水平安不出事。今年以来,已参与督查9个民生实事项目,发现并解决问题15处。
组好“急救队”护民安。探索“小事不出村,大事共参与”治水服务模式,主动开展“补位式”检查及销号,巡查发现山塘水库、堤防工程、涵闸水闸、湖畈渠道等防洪薄弱点。其中,针对小型薄弱点,通过水利会内部维修养护专业队伍落实度汛措施;针对较大薄弱点,第一时间与属地镇街及市水利部门共同复查踏勘、协商解决,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发现隐蔽薄弱点11处,目前已全部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