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筑牢防汛安全堡垒 全力决战梅汛
7月8日,衢州遭遇入梅以来第八轮强降雨。7月8时至9日11时,全市面雨量89.6毫米。开化水文站于9日3时出现洪峰水位123.62米,超警戒水位0.12米;常山水文站于7时35分出现洪峰水位84.80米,超保证水位0.80米;衢州水文站于13时30分出现洪峰水位63.54米,接近保证水位63.7米,实测流量6600立方米/秒,为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衢州市不断强化水旱灾害体系建设,筑牢精准监测预警、严密巡查检查、高效应急联动等“三位一体”防汛安全堡垒。
一是智慧大数据,精准监测预警。衢州市区全流域洪水预报系统于今年汛期投入使用,连接全市389个水情测站,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库情,根据水情大数据及时开展精准预报洪水2期,7月9日2时发布洪水橙色预警。通过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微信群、钉钉群共发布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短信2500余条(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II级应急响应。
二是群测群防,严密巡查检查。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市、县水利部门50余名值班人员全部到岗到位,重点做好雨水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全市449名小型水库和1352名山塘巡查员奋战在防汛一线,进入加密巡查状态,按照每天不少于1次的要求开展巡查,并视雨情加大巡查频次。
三是上下左右,高效应急联动。开展多轮次、全专业的防汛抗洪综合业务培训,提高江河和水利工程预报调度、水利工程抢险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一时间成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抢险技术支撑专家组和水文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数据共享、联通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入梅以来,全市14座大中型水库加大发电流量预泄,尽可能降低水位,提前腾出防洪库容。据统计,湖南镇水库充分发挥防洪体系骨干工程的关键性作用,预泄量已达6.9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