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钱塘江流域 解最难的题布最密的“网”
浩浩钱江水,滋养着流域内4万余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数千万百姓,孕育了闻名千年的灿烂文化。钱塘江,既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发展的重要轴线。2019年,钱塘江流域内杭、绍、嘉、金、衢五市地区生产总值占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分量。
汛期的号角已经吹响,防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可能偏多的严峻挑战,钱塘江准备好了吗?
落实举措
筑牢钢铁防线
“春节一过,我们就着手编制钱塘江流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浙江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陈烨兴说。
超标准洪水带来的风险,是事关全局性的重大风险。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浙江就把防御超标准洪水作为大事进行谋划研究和部署。特别是组织分析了各大流域在现状工况下,遭遇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时存在的防御短板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关对策。
地处钱塘江中游的兰溪市,是防御的痛点和关键所在。兰溪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之称,三江口以上集雨面积大,市域内三江干堤长,小流域分布广。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兰溪洪涝灾害频发。得益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大投入,兰溪老城区“堂前水漫游,街上可撑船”的景象减少了。
记者近日在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二期)现场看到,金丽衢地区规模最大的排涝泵站———马达溪泵站已具雏形,工人们正在施工,水泵设备陆续进场。几台挖掘机和铲车挥动着臂膀开展作业。按照计划,47.26公里的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将在2021年汛前全面完工。届时,兰溪境内钱塘江干堤将形成完整的防洪“闭合圈”。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清塘垅水库是兰溪市马涧镇一座小型水库。2016年8月,在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后,当地镇政府专门成立水利工程管理站,负责水库监测预报预警、调度(运用)方案、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的“三个重要环节”,同时明确“三个责任人”,并在库区显眼位置树立公示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水利工程管理站同时承担了当地山塘的管理责任。在新塘源村西湖蝶山塘,坝面覆盖着一层整齐的草皮,漫山的紫荆花映衬着一池清水。兰溪市水务局党委委员章越峰告诉记者,山塘于2018年通过了标准化管理创建验收,落实了山塘划界并明确了巡查责任,按管理规程开展日常巡查,山塘的安全运行管理得到强化。
智慧加码
打通信息数据“任督二脉”
站在浙江省水文局兰溪水文站天台上,眼前的钱塘江支流兰江波澜不惊。站长方益铭说,一旦进入汛期,江河的“心跳”就和水利人紧紧相连。
水利工程调度是一张千头万绪的网。在经济发达的钱塘江流域,每一次调度,都牵涉到左右岸、上下游的统筹协调。
浙江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调度人员陈斌至今清晰记得,2019年7月4日晚,省水利厅一夜之间连发6张调度令,成功减少了兰江洪峰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有效减轻了钱塘江中下游堤防压力。
科学调度,是水利工程“力挽狂澜”的关键所在。2019年,浙江正式启动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建设,结合水文历史特征信息,开展智能化挖掘分析,提高洪水预报延长期和精准度。今年入汛前,平台已上线运行水雨情、防汛形势研判、预警发布、洪潮预报、抢险支持等五大模块,省市县业务贯通率达100%。
打开“水雨情”模块,可看到24小时内钱塘江全流域、衢州以上、兰溪以上、浦阳江和曹娥江的面雨量,全流域1413个雨量站的降雨情况,河道水位和流域内35座大型水库近1小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仿佛打通了水旱灾害防御的“任督二脉”,构建起洪水预报预警和水利工程联控联调体系,把原来一个个数据孤岛串联成了一片信息的海洋,筑牢了研判防汛形势的信息基础。
眼下,数字化技术成为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突破点。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是浙江省水利厅孵化的智慧水利产品之一。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江河源短流急,遭受强降雨时,洪水暴涨暴落,极易引发小流域山洪灾害。加上居住点分散,精准预报、人员转移面临较大困难。
通过建立未来24小时、6小时、3小时内山洪灾害预警功能,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分类设定预报预警指标,延长山洪灾害预见期,提高预警精确度。省级面向县(市、区)预警,跨度为未来24个小时;县级面向村级预警,时间跨度缩短至未来6小时、3小时,并发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等明确指令。
“我们要求各地加快完成平台短信机绑定、预警指标和预警对象信息配置等工作,确保4月底前具备发送预警短信功能。”陈烨兴说。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山洪灾害数据库的搭建和监测预警“一张图”的设计,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预警功能模块已投入试运行。
强化保障
全力抓好物资储备
老陈说,每年一到梅雨期,听见雨声就睡不好觉。老陈是兰溪市香溪镇的水利员陈明明,已有39年工龄。他所在的香溪镇位于富春江库区兰江右岸,属于防洪重点乡镇。
老陈记得,2017年钱塘江流域暴发“6•25”洪水后,香溪镇前畈村排涝站段圩坝在半夜发生溃堤险情,当时多亏浙江省防汛机动抢险总队兰溪支队紧急出动,抢在新一轮强降雨来临前堵住了决口。
洪水频发,让兰溪人更看重未雨绸缪。今年,兰溪当地已储备500万元的防汛抢险物资,同时转变了物资保障方式,由“基地储备”改为“基地﹢分区储备”模式,在重点防洪堤段、排涝泵站提前配备物资,最大程度保障防御一线在洪水到来时能快速及时投入“战斗”。今年香溪镇就在湾里防洪闸设立镇级储备点储备了编织袋、彩条布、铁锹、应急灯等大量防汛物资。
组建了90支2700余人的水利抢险和抗旱服务队;省水利厅从科研、设计、施工、质检等单位选聘94人,组成省级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库;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及时调整补充水利防汛物资,其中防汛袋类871万条、土工布46万平方米、块石29万立方米、救生衣(圈)6万件、舟艇899艘……放眼全省,浙江强化物资储备,充实水旱灾害防御抢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