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钱塘江:未来的世界级滨水绿廊
钱塘江,浙江的母亲河,环绕杭州的明珠带,一直以来是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轴带。
2020年2月杭州市批复同意《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导则》中可知,在未来,杭州的钱塘江两岸江北打造成集优良的生态环境、鲜明的植物主题、深厚的文化内涵、大气的景观尺度、蓝绿相依的风貌特征、主次分明的景观格局为一体的世界级滨水绿廊。
2017年,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杭州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提出要“实施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高起点推进钱塘江两岸规划建设,高水平打造'三江两岸'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使之成为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典范之作”。之后,以235公里钱塘江作为主轴,杭州由“跨江”迈向“拥江”的大跨越,成为重大战略部署。
为贯彻落实杭州新时期城市工作核心战略之一的“拥江发展”,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联合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于2018年9月启动《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导则》编制工作。
2020年2月中旬,《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导则》获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本次《导则》的编制以综合评价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为基础,保护和利用风景资源,从全局的角度协调园林绿化风貌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而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上位规划与实际项目,发挥对沿江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工作的指导功能。《导则》展示了园林绿化风貌的四个主要类型,分别为线状的岸线(滨江)绿化风貌、道路绿化风貌,面状的公园绿化风貌,以及点状的典型植物景观风貌。
依据《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导则》对钱塘江两岸滨江地区划分为中心城市段、特色城镇段和山水田园段三类岸线。针对其不同的风貌特征与景观意向,塑造分段特色鲜明的园林绿化风貌。为凸显滨江园林绿化风貌,滨江绿地需保证一定的尺度与连续度,尤其是新建及改建的绿地应合理布置较大的绿化带宽度。
《导则》按道路性质分为城市道路、乡村公路、钱塘绿道、水域码头与过江通道四类,对道路绿化风貌、树种选择、植物造景方式等做具体规定。例如:在城市道路方面,杭州将重点打造滨水主要城市道路的园林绿化风貌,包括杭州主城区的之江路、之江中路等,富阳区的江滨西大道、江滨东大道等,桐庐县的滨江西路、滨江路等,建德市的江滨路、江滨中路等,淳安县的环湖北路、环湖南路街等。这些主要城市道路,将选择主题树种或打造季相变化与沿江道路形成呼应,成为城市与江的联系纽带,共同打造沿江一线标志性景观。
根据《导则》要求,杭州将梳理沿江块面状的绿地,有重点地落实园林绿化风貌塑造要求。尤其是在沿江注重战略性留白,规划布置若干个国际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大型生态用地,未来可做大型生态公园建设用地、杭州第二植物园、世界级博览会预留用地等等。同时,杭州将改造提升重要绿地,突出植物景观主题,与场地记忆、文脉相结合,强调观赏性,并符合所在区块规划的典型植物景观风貌。
《导则》提出钱塘江沿线打造35个典型植物景观风貌,包含不同生境、尺度、季相等观赏特征,建设沿江吸引人的植物景观亮点,并根据现状场地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保护优化、改造提升和规划新建等工作,体现所在区域的典型植物景观风貌特色。桐庐唐家洲以芦苇、荻和白茅等秋季植物为主的唐洲夕照,富阳桐洲岛以桐州枫露为主题的枫杨景观 ……钱塘江边35个典型植物景观风貌串珠成链,构成了钱塘江两岸四季美景。
信息来源:杭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