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借助亚运来治水千年龙舟笑颜开

发布日期:2020-02-28

自唐宋之时起,瓯海就有会昌龙舟竞渡的传统,每年端午时节都会呈现“千帆竞渡、万人空巷”的壮阔场面。2022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基地落户瓯海中心区块,正是“千年龙舟”与“亚运激情”的一次美丽邂逅。

亚运会龙舟基地

温州瓯海龙舟运动基地选址瓯海中心区南单元,总用地面积1052亩,其中龙舟基地524亩,采取陆上场馆和水上场地“水岸同建、无缝相连”的建设方式,规划布局“一基地一场两馆”。按照亚组委要求,项目将于2020年10月份完工,2021年3月份前完成赛事功能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2022年将正式成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赛场。

建成以后的瓯海龙舟运动基地将是全国最高端的龙舟体育运动综合体,这将大大提高我省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有利于聚人气、兴商气、振士气,为温州市推进国家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工作和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上半年,省政府决定由瓯海区承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后,瓯海区紧抓这一历史机遇,认真谋划、精心选址,以原规划的三溪片半塘湖为基础开展龙舟运动基地建设,并将该片区的防洪排涝、美丽河湖建设、水生态环境提升等一并谋划同步实施。既满足亚运会龙舟比赛要求,又具有显著的防洪排涝和水生态效益,力争把温州瓯海龙舟基地建成亚运精神与治水文化相融合的最美打卡地。

提升水质彰显生态效益

从瓯海区三溪片河流取的水,连同过去存留的水样,一同摆在案头,按月份依次排列,颜色由浑浊至清澈。瓯海人的乡愁,全在水里。从劣Ⅳ类到Ⅲ类,三溪片水质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瓯海人的心。特别是龙舟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三溪片区落后的河网配套以及周边的水生态环境。以前该片区域因管网等问题,生活、工业、农业废水经常发生直接入河现象,严重影响片区水环境质量。通过龙舟项目带动周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六小行业整治等工作,将有效提升水质。同时,万一出现龙舟赛道区域水质低于Ⅲ类情况,也将启动应急方案通过生态调水引入泽雅水库水,确保赛道水质满足比赛要求。”

借东风兴水利工程建设

温州瓯海龙舟运动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水利工程、建筑及景观工程。河道水利工程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范围包括赛道湖泊(长度1200米,最小宽度130米)及半塘河、长浃河、长浃支河、前后渡河等上下游河流,建设内容为河道开挖、护岸、节制闸等;建筑、绿地景观及其他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龙舟基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开往、护岸、节制闸等,已于2018年1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完成浇筑桩1301根,完成3.6万根搅拌桩。

“节制闸主要用来调控龙舟赛道的水位、水流,是龙舟基地水利工程的关键。”龙舟基地技术部负责人魏智说,“原计划要完成6座排涝节制闸,其中1号、3号、5号、6号排涝节制闸已提前完成,4号排涝节制闸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5至6月份完成。经多次科学论证,2号排涝节制闸已经取消,为工程节省了几百万元资金。”

龙舟基地现场负责人潘长江介绍,瓯海龙舟运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其中水利工程已基本完成桩基施工,正在施工的还有龙舟赛道的开挖疏浚工程,计划开挖95.75万立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约54%,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另外,龙舟运动基地的建筑及景观部分的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批,接下来就要进场施工。

排涝能力可达20年一遇

温州龙舟运动基地工程规划涉及的河道主要有前后渡河、长浃河、半塘河、沉木桥河、长浃河支流等河道,周边河道主要有焦下河、沉木桥河等河道,均属于瓯海区三溪片。

娄桥村地势低洼,村里基本每年都会有内涝,工厂不愿意落户,村民也很苦恼。1999年的台风,使三溪片几个村受灾严重,村民得知村里要拆迁建龙舟基地都很拥戴,所有人都签了约拆迁老房子。

龙舟基地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既满足亚运会龙舟比赛要求,又具有显著的防洪排涝效益和水生态效益,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项目。该项目新开挖湖泊正常水位下新增蓄水能力约57.6万立方米,在20年一遇的洪水条件下,新增调蓄能力约73万立方米,可降低周边12平方公里范围高水位1~4厘米,降低高水位持续时间3小时,具有良好的排涝效益。同时通过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位于城市中心的最美丽河湖,届时,龙舟基地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的最美打卡地,更是展示“五水共治”成果的最佳景观地。因此,温州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龙舟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