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青山湖的“美丽河湖”之路
作为“西湖姊妹湖”,青山湖经过不断的自我革新,最终入选2019年省级“美丽河湖”名录,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青山湖的“美丽河湖”之路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钱王精神 初心传承
1958年,省政府决议兴建青山水库。在临安青山镇的公山与母山之间,破土动工而起一座堤坝防洪。建设初期民工多达12000余人。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水库以及大坝,是靠锄头挖出来的,簸箕挑出来的。1964年4月青山水库主体工程竣工。1973年6月电站工程建成投产运行。1987年、2002年先后两次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五十余年的春秋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今的青山水库满足了临安锦城镇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当时搬离旧址的百姓,是现在移民村的村民,如今他们安居乐业,悠然自得,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铁腕治理 蝶变利民
水库建成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山湖保护治理工作,前后制定并实施了《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太湖流域青山湖(水库)区综合治理保护规划》、《青山湖及环湖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湖长,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制定了河长巡查、专项检查、日常保洁等管护机制。通过河道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对水文水质、重大事项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
近年来,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青山湖管理局重点开展了房地产履约清理、沙场整治、违建拆除和污水零直排工作。并通过岸线整理、占补平衡退堤还湖,增加库容200万立方米,为库区保护开发拉出了框架、留出了空间,做到多方管护,共塑青山绿水。
美丽湖泊 水体畅然
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山湖水域安全流畅,水质达到3类标准。遵从自然原貌,库区北面有上百亩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挺拔秀丽,郁郁葱葱,是我国唯一一处可乘船畅游的森林奇观,不同的季节,它呈现着不同的美,光影迷离,如梦似幻。
一湖碧水、湿地河滩、山峦绵延形成以山水林湖为一体的生命共同体,各种鱼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不乏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
文化为魂 共建共享
青山湖不仅有江南山水的清秀娇美,也不缺少人文史迹的深沉内涵。钱王陵园、八百里养生园,临安历史博物馆,于此毗邻交汇,承传讲述着古城千年的故事。“还湖于民”的标志性成果就是环湖绿道。环湖绿道全长42.195公里,建造标准与国际马拉松赛程一致。
环湖绿道的建设始终秉持着与生态“握手言和”的初衷,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不破坏一棵树、随山势而定走向等原则,将青山湖畔绝佳的山色湖光“收入囊中”。沿湖打造了亭、驿站、小广场、码头等多个休闲节点,所有文化节点顺势就坡、隐于自然,全线配备智能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自动泊车等科技系统,以科技手段实现便民利民。
如今的环湖绿道,一期、二期、三期次递绽放、遥相呼应。青山绿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升,美丽经济,如花绽放。青山湖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四方来客。
入眼入心 未来可期
城拥湖,湖融城。随着省科研基地——青山湖科技城落户临安,与临安主城区形成了“两城拥一湖”的空间格局。青山湖成为支撑科技城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态资源,美丽的青山湖,也让这座宜居宜业之城,多了更多可能。也让楼宇丛生的城市,情归故里的家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住了治水的乡愁。